A股“跟跌不跟涨”? 那么事实真是如此吗?
今年以来A股有过两次快速杀跌,一次是沪指创下3587点阶段高点后的2月份,一次是反弹步伐逼近2800点后的10月份,两次沪指跌幅都在10%左右。表面的主要诱因都是来自以美股市场为首的外围股市大跌。
正是A股在这两次特殊时点的大跌,强化了市场对A股“跟跌不跟涨”的认知。那么事实真是如此吗?
首先需要重新审视这两次A股下跌的主要原因。今年1月的单边上涨行情,使得投资者更加坚信漂亮50行情远未结束,核心资产仍是配置首选。但放在全球资产配置角度看,2017年上涨近20倍的比特币在2017年末2018年初出现剧烈波动——基于一致性预期的风险初现端倪。
“在行情的拐点处总会有事件适时出现。”这一次触发拐点因素恰恰是美股暴跌。实际上,A股2月的下跌,是对内部风险因素的消化和调整,这些内部风险因素包括前期白马股的巨大涨幅、1月底时部分上市公司业绩“地雷”频发等。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2月份北上资金月度首次净流出,而2月初美股连续大跌,进一步催化了A股在1月底2月初出现的急速下跌。
再来看10月份情况。由于美联储在9月份加息后,美国10年期美债收益率迅速攀升,10月9日,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升至3.256%,刷新7年新高,30年期美债收益率触及3.44%,为4年最高水平。这种情况下美股大幅下跌不足为奇。
但其下跌对国内A股冲击更多来自心理层面,是对预期不确定性的恐慌。“长达10年的美股牛市如果就此结束,是否会引发新一轮金融危机到来?”一中小投资者10月与记者交流时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