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管局新规简化跨境企业财务运营 本外币资金池统一时代将至?
3月18日,国家外汇管理局(下称“外管局”)发布《关于印发<跨国公司跨境资金集中运营管理规定>的通知》(下称“通知”)并修订《跨国公司跨境资金集中运营管理规定》(下称《规定》),按照服务实体经济、统筹资金使用、有效防范风险的原则,进一步深化跨国公司跨境资金集中运营管理改革。
这也是继2015年发布的《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规定》后,时隔4年进行的重新修订。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中获悉,市场对此次通知中涉及的资金池名字的变化十分关注。
3月19日,某股份行跨境相关业务人士称,资金池的描述从此前的“外汇资金集中运营”改为“跨境资金集中运营”。这一细微变化,或许预示着本外币资金池大统一的时代即将到来。
打通跨境资金池?
3月19日,华南某外汇交易人士告诉记者,本次外管局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国内资金主账户币种不设限制,为多币种(含人民币)账户”,印证了本次资金池名称与描述变化或存深意。这意味着基于外汇局规则的资金池将不再局限于外币,人民币资金也可以一并纳入跨境资金池管理。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资金池业务作为现金管理业务一直是外资银行的强项,因为一旦跨境公司将资金池设立在该行,那么该集团旗下的各个成员的存款、结算基本都会落地到该行,这种资源不平衡的情况是此前国内银行十分担心的。为了能够吸引更多的跨国公司将资金总部设立在国内,国内银行十分需要国内也推出类似的跨境资金池的政策。
3月19日,某大行跨境业务人士指出,在此前,人民币和外币跨境资金池遵循两套不同的规则,本外币资金池的管理有别,在主管部门、准入条件、报备形式、管理方式上都有着很大差异。
他具体解释称,跨境人民币资金池的主管部门为人行,目前有全国版、自贸区版、上海自贸区全功能型资金池(基于FT账户)等多个版本并存。而外币资金池的主管部门为外汇管理局。
“因为主管部门和规则的不同,同一跨国集团企业或财务公司需要同时设立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和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运营两套资金池才能同时满足本外币资金的跨境调拨需要,前者是向人行报备而后者则是向外管局备案。”
而一般大型跨国公司境外的财资中心大多已经在海外设立有资金池,而国内的资金池设立后很可能是作为境外虚拟资金池的一个子池,资金调拨出境后即掉期成美元。本外币资金池规则的不同给跨国公司在境内组建和使用跨境资金池带来了不便。
市场人士普遍认为,根据此次《规定》“跨境资金集中运营”后,将对此前外汇资金池的升级,允许人民币资金也可以入池,并且在规则上更加接近于此前的跨境人民币资金池,即主要通过宏观审慎管理来控制流入和流出的额度,进行总额控制,同时为额度内的跨境资金调拨提供便利,满足了跨国企业提出的诉求。
简化外债和境外放款登记
从本次跨境资金池的具体变化看,业内均认为,《规定》虽然对跨境企业境外资金带来利好,但监管并未放松行业限制。
通知指出,除了财务公司以外的金融机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房地产企业仍然不得组建和加入资金池,这一要求与此前监管文件保持基本一致。
前述外汇交易人士指出,从《规定》具体条款看,监管思路的变化主要在于简化外债和境外放款登记管理。如备案时一次性登记,之后只需做好国际收支申报,无需再逐笔至外管局登记。
《规定》指出,跨境资金池内资本项目收入在境内支付使用时,无需事前向合作银行逐笔提供真实性证明材料,但银行仍然需要做好展业。要求与此前在各个地区试点的“资本项目外汇收入结汇支付便利化”一致,即意愿结汇+意愿支付,银行和外管可以选择事后抽查,但记者从采访中获悉,这一规定主要出于便利化角度,但并未在资金用途上有所突破,对外汇资金的管控并未放松。
《规定》强调继续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包括对跨国公司跨境资金集中运营业务实施宏观审慎管理,加强统计监测,通过风险评估、非现场监测与现场核查检查等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
“从《规定》的整体思路看,外汇管理机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银行外汇业务政策环境也没有变化,但企业办理跨境资金池业务和外债业务登记手续将有实质性简化。从这个层面讲,对未来的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将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前述股份行跨境业务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DF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