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外汇衍生品市场建设 解决企业汇率风险管理不足难题
近年来,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化,使得人民币市场化程度大幅提高,人民币汇率更趋于双向波动,而非单边升贬值。与此同时,我国涉外经济规模稳步提升,跨境资金流动愈发频繁,企业涉外收入、支出以及银行结汇、售汇金额日渐庞大。
在汇率双向波动特征日渐显现、涉外经济规模稳步提升的背景下,我国企业所面临的汇率风险明显加大,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意识明显增强,汇率风险管理需求显著提升。外汇局新闻发言人曾表示,“当前很多企业借用外债后主动考虑开展套保,这对我国外汇供求的影响更加中性。”如果企业在外汇衍生品市场进行套期保值,那么意味着当汇率发生调整时,企业将不必急于在外汇即期市场集中调整其汇率风险敞口,这会使得外汇供求更加平衡,有助于缓解人民币汇率进一步调整的压力,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由于我国还没有推出场内的外汇期货、期权产品,因此企业只能与银行签订场外外汇衍生品合同,以减少外汇风险敞口。此类业务主要涉及外汇远期,并以外汇掉期、外汇期权作为辅助。
我国企业面临的
汇率风险敞口逐步扩大
从微观数据来看,我国上市公司的涉外经济规模稳步提升,汇率风险敞口逐步扩大,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海外业务收入来看,除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企业海外业务有所收缩外,我国上市公司海外业务收入呈逐年递增态势,其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亦不断提高;二是从外币存款来看,尽管上市公司会根据人民币汇率的起伏来调整外币存款规模增速,但由于外币存款总规模始终在不断增长,因此我国企业仍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汇率风险敞口,特别是在人民币贬值阶段,外币存款规模增速明显加快,使得汇率风险敞口急剧扩大;三是从外币借款来看,上市公司的外币借款规模与人民币汇率呈现高度相关性,人民币升值时期,外币借款规模逐步增加,人民币贬值时期,外币借款规模随之减小,但整体上看,上市公司的外币借款规模每隔几年便上一个新台阶。
我国企业利用外汇衍生品
进行汇率风险管理仍显不足
目前,我国大多数实体企业仍常用一些传统方法来管理汇率风险,这主要包括:第一,优化负债币种结构,缩减美元负债比例;第二,在外汇局允许的范围内,保留外币资金用以支付外币计价费用;第三,在人民币国际化的大背景下,积极推动海外项目的人民币计价结算,以降低企业在日常经营中所面临的汇率风险。近年来,汇率波动对国内企业的冲击越来越大,然而我国企业仍然主要依靠传统手段来规避汇率风险,较少使用衍生金融工具来进行风险对冲或进行主动汇率风险管理。据数据显示,2018年12月份,银行对客户的外汇即期交易额为21023.78亿元,是外汇远期交易额的15.20倍,外汇掉期交易额的22.92倍,外汇期权交易额的16.13倍。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即期交易仍是我国银行对客户外汇市场的主体。同时,衍生品交易额与现货交易额之间的巨大差距,恰恰说明了我国企业很少使用外汇衍生品来对其巨大的风险敞口进行套期保值。未来,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将得到进一步完善。为此,外汇局强调,企业对于汇率风险的管理必须要树立严肃的风险中性意识,同时,也要进一步丰富外汇市场产品,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的避险需求。
急需对冲美元汇率风险的
外汇套保工具
近十几年来,在企业外币存款和借款当中,以美元计价的存款和借款一直远远多于其他外币币种,美元存款在外币存款中的占比始终保持在50%-90%的区间,而美元借款占比甚至达到了70%-90%的区间。可见,规避美元汇率风险仍是我国企业最主要的避险诉求,企业急需更为丰富的外汇套保工具来对冲美元汇率风险。
面对未来的外汇衍生品套保新常态,我国应从多角度出发,解决企业在使用外汇衍生品对冲风险时所遇到的困难,同时协调推进外汇衍生品市场的建设与发展。只有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的基础上,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让产品更为多样化,才是释放资本活力、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良药。
【相关报道】
专家:尽快推出外汇期货满足企业避险需求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责任编辑:DF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