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加德提名欧央行行长背后:马克龙才是最大的赢家?
当地时间2日晚,欧洲领导人就欧盟机构最高职位人选“神奇地”达成了一致,因为24个小时前,欧盟各国还因为人选问题闹得不可开交,不得不把欧盟峰会会期延长一天。
最终,下届欧洲央行行长的提名落到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法国前财长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的头上。
同时,德国国防部长范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则被提名为下一任欧盟委员会(下简称“欧委会”)主席,这是继1967年后再次由德国人担任欧委会主席。这样的提名也意味着欧盟机构中最重要的位置将由欧盟中最具话语权的德国及法国把持。
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皮萨里德斯(Christopher Pissarides)此前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欧盟经历英国脱欧的部分后遗症是,他们希望加强欧盟机构的力量,希望以此防止其他国家追随英国的路径。
而欧委会前官员拉曼(Mujtaba Rahma)则认为,在这场欧盟机构领导人提名的角逐中,法国总统马克龙有更多“满意的理由”。
“这更像一份政治性工作”
拉加德已担任IMF总裁近八年,此前担任了4年法国财政部长,提名出来后,有质疑的声音称她缺乏和欧央行职位密切相关的、在制定货币政策上的直接经验。
德国总理默克尔对此回应称,拉加德已经在IMF展现出作为机构负责人的真正领导力,无论谁做到这一点,都足以胜任欧央行行长的职位。
拉曼认为:“拉加德的确不是一位经济学家,也不是货币政策专家,但她拥有杰出的政治上的关系和判断力,这不说比专业能力更重要,在重要性上也算是不分伯仲,尤其是考虑到意大利可能退出欧元区的危机,以及欧元区身份认同感的衰退。”
国际欧洲事务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奥布莱恩(Dan OBrien)表示:“虽然有些对欧央行持有纯粹主义观点的人,不喜欢没有直接经验的政治家或律师把持央行,但由于欧元很可能在未来七年内面临存在性危机,拉加德的优势超过了她的弱点。”
“这最终更像是一份政治性、而非技术性的工作。”拉曼称,“许多欧央行内部工作人员对于拉加德的到来十分乐观,她起码比其他任何候选人都要更受欢迎,不管是和雷恩(芬兰央行行长)、魏德曼(德国央行行长)还是利卡宁(前芬兰央行行长)比,均是如此。”
与拉加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欧委会主席的提名人范德莱恩显得有些“默默无闻”,她在布鲁塞尔并不出名,在德国也饱受开支和管理不当的指控。欧洲议会前主席舒尔茨(Martin Schulz)直言不讳道:“她是柏林最弱势的一个部长。”
有欧洲政治观察人士称,她被选中正是因为她的“平庸”,她作为德国人和基民盟成员的身份,能够弥补保守派欧洲人民党的主要候选人、德国人韦伯(Manfred Weber)被弃导致的政治损失。
马克龙是最大赢家?
出席欧盟峰会的几位高级官员表示,拉加德和范德莱恩的名字被一起提出,是法德达成的协议的一部分。有消息称,在此次欧盟峰会协商经历最困难也最混乱的阶段,马克龙是第一个提议让范德莱恩担任欧委会主席的人。
马克龙将这个结果形容为:“法国和德国深刻谅解的成果,也展现了我们与所有欧洲伙伴合作的能力。”但其实,默克尔最终被迫放弃了对范德莱恩的投票,因为她在德国的联合执政党、德国社会民主党对这种选择十分愤懑,该党一直支持韦伯和另一位候选人蒂默曼斯。
对此,马克龙为默克尔辩护称:“认真地说,如果德国有人对我说,我们刚刚达成的40年来首次让德国人担任欧委会主席的协议削弱了德国,让他们来找我。”
不少欧洲政治分析人士认为,这次峰会的结果大多遂了马克龙的愿望。《经济学人》杂志巴黎负责人帕德尔(Sophie Pedder)梳理道:“两名女性获得了欧盟机构最高职位,这是马克龙想要的;韦伯被驱逐且摧毁了领衔候选人制度,这是马克龙想要的;他还得到了一位法国籍的欧央行行长。无论如何,对马克龙而言,这是次不赖的峰会。”
拉曼则补充道:“马克龙很想在欧委会安插一位盟友,借此在未来五年内推行他的欧洲复兴计划,包括气候、移民、欧元区修复、贸易和竞争政策改革等。”
不过,拉曼也认为,尽管从很多层面上来看这对法国来说都是一场胜利,但并非马克龙最为理想的局面。譬如,马克龙曾希望欧盟竞争专员维斯塔格(Margrethe Vestager)来担任欧委会主席,但现在她被任命为范德莱恩的副手、负责欧委会经济事务。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责任编辑:DF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