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利率蔓延资管机构“无债可投” 到新兴市场国债、房地产找机会
原标题:负利率蔓延资管机构“无债可投” 到新兴市场国债、房地产找机会
“我个人不会买收益率低于0的债券,有些非理性的东西在里面。”摩根大通首席执行官Jamie Dimon在近日举行的国际金融协会(IIF)2019年会期间表示。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全球大型资管机构与对冲基金都不得不面对负利率债券规模激增的困境。
数据显示,当前全球负利率债券的规模超过17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GDP的约20%,以及全球投资级别债券的30%。
一位欧洲资管机构债券交易部门主管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坦言,由于欧洲负利率债券激增,6月中旬他们开始加仓高信用评级机构债企业债进行替代。没料到如今宝马、巴斯夫、戴姆勒等欧洲大型企业债券在二级市场的收益率也相继跌入负值,目前面临“无债可投”的窘境。
企业债收益率急剧下滑甚至跌入负值,不仅出现在欧洲。近日,日本丰田汽车发行3个月期企业债,其收益率仅为0.0000000091%,这意味着投资机构斥资10亿日元买入上述债权,持有到期仅能拿回1日元利息。
“现在我们最担心的是,随着全球央行再度降息导致债券收益率进一步下滑,到明年可能找不到合适固定收益资产实现年化3.4%的收益目标。”上述资管机构债券交易部门主管指出,他所在机构决定将新兴市场高收益高信用评级资产作为新的替代品。过去两个月,他两次前往中国、印尼、菲律宾、越南等亚太国家考察当地债券与房地产投资机会。
尽管新兴市场债券收益率诱人,但鉴于信用评级境内外存在差异等因素,要加大配置力度依然任重道远。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负利率债券规模激增冲击下的资产荒仍将困扰欧美大型资管机构。”对冲基金BMO Capital Markets策略分析师Aaron Kohli指出。
资产荒困局何解?
对负利率债券说“不”的华尔街金融机构变得越来越多。
资产管理规模超过124亿美元的摩根大通基金经理William Eigen明确表示,不会为了借钱给别人而倒贴利息,这不是固定收益投资,这是固定损失投资。
此前深陷债务危机的希腊,在10月初发行的3个月国债收益率仅为-0.02%,这意味着投资机构购买存在违约风险的国债需要倒贴一笔利息。
“如何找到合适的替代品,是一道难题。”Aaron Kohli指出。三个月前,多数欧洲金融机构比较流行的做法是,大举加仓高信用评级企业债机构债替代欧洲负利率国债,比如宝马、巴斯夫、戴姆勒等欧洲大型企业债券收益率保持在0.6%-0.9%,若金融机构采取3倍资金杠杆投资这类债券,能获得约1.8%-2.7%的持有到期年化收益。
但这种操作也渐行渐难。因为大量金融机构涌入企业债机构债市场置换负利率国债,使前者交易价格水涨船高,如今这类债券在二级市场交易价格所对应的收益率也相继跌入负值。
“现在不敢在二级市场再买入企业债机构债。一方面持有到期意味着倒贴利率,另一方面这类债券交易价格偏高,买入获利的胜算大幅下降。”上述欧洲资管机构债券交易部门主管指出。从9月起,他们只能加仓符合ESG标准(即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nvironment、Social Responsibility、Corporate Governance)的大型上市公司股票,期望以较高的股息率替代国债固定收益收入。
但机构内部对此举争议不小,交易部门认为,一旦股价下跌不但会吞噬大部分股息收入,而且基金权益类投资占比相应大增,将给出资人留下投资风格激进的印象。更重要的是,欧洲央行在负利率政策下越走越远,很多欧洲银行鉴于信贷利润持续下滑采取惜贷措施,导致欧洲经济复苏缓慢与企业业务扩张乏力,导致这类ESG公司业绩增速与股价抬升受到巨大制约,未必能实现固定收益组合预期投资回报。
到新兴市场找机会
面对欧美金融市场投资品种收益下滑窘境,资管机构纷纷前往新兴市场找机会。
上述欧洲资管机构债券交易部门主管直言,目前他们锁定的新兴市场投资资产主要包括三类,分别是高收益高信用评级国债,高收益企业债与房地产项目,并打算拿出逾40%欧债持仓进行“替换”。
机构内部做了估算,以中国10年期国债为例,在扣除汇率风险对冲操作成本后的实际收益率将达2.55%,较同期美债与德债分别高出逾80个基点与260个基点,机构只需动用1.5倍资金杠杆进行投资,就能实现年化3.4%回报目标。
不过,机构仍担心若海外资本持续加仓人民币国债,其收益率也可能随之下滑,导致无风险套利收益缩水。相关数据显示,当前境外机构对人民币债券的持仓,主要集中在国债(占比约59%),其次是国开债(23%)与同业存单(11%)。
这些机构也考虑过加仓收益更高的企业信用债弥补潜在的收益率下滑压力,但由于国内信用债流动性较差,信用评级境内外存在差异,最终决定“观望为主”。
“这种状况在很多新兴市场国家都存在,海外机构目前主要倾向持有新兴市场国债作为替代品。”Aaron Kohli指出。另外,海外机构之所以对新兴市场信用债兴趣不高,还因为他们找到了新的替代品——房地产项目。目前他们可能拿出25%欧债持仓资金投向外部房地产基金,由后者投资新兴市场国家一线城市优质商业地产项目,并引入管理团队进行改造与服务升级以创造更高的投资回报前景。
上述欧洲资管机构债券交易部门主管透露,不少国家商业地产持有者正低价出售手里的优质商业地产项目,给他们创造不错的抄底机会。
“或许是彼此的交易策略不同,我们更愿意通过长期持有商业地产并进行改造升级,等待当地人口红利再度来临以及经济复苏,再择机高价出售。”上述交易部门主管指出,即便在经济不景气时期,他们通过对商业地产进行改造升级,也能获得约6%的年化运营回报。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DF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