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
北京时间9月17日凌晨,美联储9月议息会议落下帷幕,此次会议是今年美国总统大选前最后一次例会,因而备受市场关注。
尽管美联储释放了不少“鸽派”信号,特别是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联储还有不少“弹药”,但美股却毫不买账,反而直线跳水。这背后藏何玄机?
时间回到今年3月,美国面临疫情扩散和经济下行双重压力,美联储进行了两次“非常规”降息(即不在既定的议息会议上降息),分别降息50基点和100基点,期间还进行了大量资产购买。
3月美股经历了多次熔断,然而随后美股开始发力,三大股指多次刷新历史高位。在疫情和经济均未见明显好转的背景下,美股表现如此强劲,不少业内人士感叹,此轮牛市像是单纯被美联储托起来的“水牛”。充裕的流动性没有更多去向,于是都涌入了优质标的,而后者的上涨又带动了市场乐观情绪,形成了内循环。
但反观9月例会,美联储此次似乎“只闻其声,不见其行”,因此市场不涨反跌。
从表面看,美联储的确释放了不少“鸽派”信号,例如暗示到2023年底之前都不会加息。6月例会时这一预测时点为2022年底。在未来几个月,美联储将“至少以目前的速度”购债。同时,鲍威尔强调,美联储“未耗尽弹药”,仍有大量工具来刺激经济。
但这些内容都属于老生常谈,更多停留在“说”的层面,并不能带给市场惊喜。在当前背景下,美国经济迅速超预期复苏的概率越来越小,加息脚步也越来越远,因此推迟一年加息市场毫不意外;而对于其它宽松措施,美联储也并未给出明确的前瞻指引,更多是对当前政策的延续。
美联储手中可打的牌越来越少。在3月时美联储可以从容地连续降息150基点以提振经济,但当前利率已降至接近零,而实施负利率在美国的可能性极低,美联储多位高层此前也强调过此观点。加大资产购买,在刺激经济和提振市场信心的初期效果明显。然而从3月至今,美国疫情和经济均未见明显好转,部分数据向好也仅是相对“至暗时刻”有所改善,资产购买对于实体经济和市场的边际效用也在递减,且连续大规模的资产购买副作用非常明显,因此美联储不得不慎重考虑。
美股强势反弹实际是由美联储流动性、优质科技股、市场信心共同推动的,三者相辅相成。目前美联储流动性已出现松动迹象,市场对其“能量”的预判开始转变。而以苹果、特斯拉为代表的优质科技股今年涨幅过高,高企的估值也使其充满短期回调风险。一旦前两者生变,市场信心可能会转向。因此,美股出现回调的风险不得不警惕。